<%@ Page Language="VB" ContentType="text/html" ResponseEncoding="gb2312" %> 上海奶业行业协会网站
 

您的位置:首页>>国内新闻
    国内新闻

奶业规模化养殖成必然趋势 行业拐点或将很快出现

 
来源/作者:

中国经济网

发布时间:

2016-06-15

编录: 上海奶业行业协会
 

  “中国乳业正在经历2008年以来最困难的阶段,却也是最好的阶段”,这是第七届中国奶业大会给出的行业总基调。近日,国家奶牛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中荷奶业发展中心主任李胜利教授在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专访时表示,目前中国奶业发展已经基本进入谷底,等待拐点出现,等奶业市场供需矛盾再次调整平衡时,也正是奶业再次腾飞时。

  规模化养殖成必然趋势
  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暴露了当时中国奶业存在的瓶颈:奶源问题。于是从政府到企业再到消费者,都认识到了奶业全产业链条的重要性,并纷纷开始向上游扩张。但是门槛高、投资回报期长、风险大等特点决定了奶牛养殖有一定的难度,如果没有资本、技术和管理等优势,更是难上加难。
  李胜利教授认为,“三聚氰胺事件之后,我国奶牛养殖业确实发生了一些重大变化,也反映出了行业发展的一些趋势。除了科技养牛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之外,我国奶牛规模化牧场的占比也不断提高,目前已经达到50%,另外有一部分养殖小区正在转型,而剩下的散养户占比已经不足30%。”
  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奶牛规模养殖比重达到49%,比2008年提高29.5个百分点;全株青贮饲料快速普及,优质苜蓿产量达到180万吨;70%以上的奶牛场采用全混合日粮,78万头奶牛参加了生产性能测定;机械化挤奶、冷链储运全面实现;奶农专业合作社达到1.5万个,乳品企业自建和参股奶源基地比重超过20%。
  “目前来看,中国奶牛养殖业还面临诸多问题,规模化、现代化和标准化养殖模式是重要解决途径”,李胜利教授说到,中国农垦乳业联盟刚刚发布的《中国农垦生鲜乳生产和质量标准》,正是中国农垦乳业的一种自我革命,也是对养殖水平的严格要求和高度自信的表现。
  据了解,该标准把菌数总数从每毫升200万CFU以下调整到每毫升10万CFU以下,与欧盟和美国标准一致;首次按照欧盟标准规定了反映奶牛乳房健康水平的体细胞数每毫升40万个以下,优于美国每毫升75万个以下的国家标准。
  事实上,并非只有中国农垦乳业系统达到了这样的水准,包括现代牧业、辉山乳业、赛科星在内的旗下大中型牧场,早已经实现并突破了上述指标。业内普遍认为,新标准决定着新高度,标志着中国奶牛养殖业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行业、企业自主求变
  奶牛养殖规模化已然是大势所趋,事实上,很多企业已经嗅到奶源建设的空间,并已逐渐成气候,各具特色。
  据了解,现代牧业的规模化养殖模式将行业分散的外部管控变为企业集中内部控制,在防疫、环保等方面将社会责任揽至企业责任名下;集“种业、牧业、草业”于一体的乳品上游现代化高科技公司赛科星,发展态势迅猛,截至2015年底公司奶牛存栏量已经增至9.2万头,代表了一种规模化、高科技的乳业上游新模式。
  此外,国内最大创新型牧业联合体中鼎牧业在奶业低迷环境中应运而生,通过规模化、标准化的托管、存量整合的中鼎模式,中鼎牧业截至2015年底奶牛存栏量已经增至5.6万头,并且仍在持续向前推进。
  记者注意到,除了企业自主求变之外,行业机构及政府也在积极推动奶业上游建设。荷兰皇家菲仕兰奶业发展负责人尚昊哲先生向中国经济网记者表示,中荷奶业发展中心成立的初衷及工作目标就是通过借鉴荷兰奶业先进技术经验,促进中荷奶业全面交流与合作,提高中国奶业产量、安全和质量水平。
  “在由政府、科研机构和企业组成的“金三角”乳业支持和监管体系下,三者缺一不可,而其中企业起到了枢纽作用,从牧场到餐桌(From Grass to Glass)的理念本身意味着各个环节的利益相关者都能够顺利进入。”尚昊哲先生如是说。
  据介绍,目前中荷奶业发展中心成员已经由最初的三家变成九家,已经启动了22项科研项目、举办了多次学术交流活动、培训了250多位中方奶业专业技术人员、组织了100多位相关人员赴荷学习,并且发布了《中国奶业白皮书》。
  作为中荷奶业发展中心成员之一的荷兰合作银行中国区国际合作部主任Eric Fransen先生告诉本网记者,事实上,中国的大多数小规模牧场并不是银行理想的金融服务对象,但是本着向中国传输知识和专门技术的宗旨,除了主要向国内银行介绍荷兰奶农融资经验之外,只要中国小型奶农需要贷款,银行会考虑给予帮助。
  奶业需要供给侧改革
  事实上,在规模化牧场发展的过程中,也无法避免奶业周期性波动的影响。自2014年春节以来,国内国际原奶收购价格持续下滑,国内市场已从峰值接近6元/公斤降至目前3-4元/公斤,部分地区奶牛养殖小区的奶价维持在3-3.5元,甚至有些奶户最终卖价低于1元;与此同时,牧场奶收购价也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对此,中荷奶业发展中心的合作成员之一,河南花花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市场总监石建国先生表示,“中国市场并不是不好,只不过中国牛奶市场现在的发展没有十年前那么快,中国奶业十年的发展形势填补了欧美100年、200年的差距,但是受整体经济环境影响,奶业出现常温奶增长乏力,但酸牛奶增长迅速的情况”。
  禾丰牧业副总裁、首席技术官邵彩梅博士则表示,国内乳品市场增长乏力,导致饲料需求量降低,因此饲料业也亟需转型升级,荷兰先进的技术正是中荷交流与合作的关键点之一。
  李胜利教授表示,目前我国原奶的价格已经基本上跟成本价持平,意味着已经开始有一半的企业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亏损,新西兰现在已经有大量奶农在亏损,我国亏损面也在逐渐增大,产能过剩和库存高已经成为两大难题,可以说行业已经进入发展谷底。
  “中国乳业正在经历2008年以来最困难的阶段,却也是最好的阶段”,这是第七届中国奶业大会给出的行业总基调,拐点即将出现。
  “因此奶业需要大力推进供给侧改革,降低产能、消化库存、降低成本,把供需矛盾调整过来,这个过程中可能会有20%左右的企业会被淘汰”,对此,李胜利教授预测,奶业本身发展周期较长,因此调整期可能相对较长,但是等供需矛盾调整平衡时,也正是奶业再次腾飞的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