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奶牛的行为上讲,牛不喜欢直角转弯,也不喜欢人在其面前不停地走动;从自然本性上讲,奶牛惰性十足,每天应至少保证14小时躺卧;奶牛眼中的世界是这样的,它们的视觉有300度,在视觉盲区摸它,就会引起它的恐慌……”
奶牛的这些“牛性”,相信乳品行业的从业人员未必就十分清楚。要不然,听过美国威斯康辛大学教授帕梅拉讲授《奶牛的行为》课程的许多乳业界专业人士,也不会感觉“获益匪浅”。而对于崇尚和熟悉“人性化”管理的乳制品企业来说,乳制品原料之源,牛也罢,羊也罢,都是应该彻底洞悉的领域,不然,怎么制造出最高品质的乳品?
曾经的“三聚氰胺”毒奶粉事件,给中国乳业蒙上了巨大的阴影,摧毁了国人消费国产乳品的信心。一度时间洋奶粉充斥超市货架,打得国内品牌稀里哗啦,不是故作惊人的耸听。说成是全军覆没,恐怕也不夸张。自那以后,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提升乳品质量的措施;众多乳品厂家也向社会公开承诺产品质量。一些企业开始将管理触角伸向源头,建立自己可控的奶牛饲养基地。去年,国家对乳企进行“大考”,审核换发新的生产许可证。这些史上最严乳业新规的出台与实施,正是食品安全第一理念的体现。
乳企要想走进国内领军行列,精细化、专业化、标准化,可能是一条必经的路径。用帕梅拉教授的话说,通过精细化的培训,可以使行业的不良行为下降50%。如今“标准化经济”横空出世,标准之争已经是市场竞争的核心,谁抢占了标准话语权,谁就掌握了市场竞争的主动权。而要想取得标准话语权,必须跻身大型企业。国家主管部门给婴幼儿乳粉行业绘制了一个迫切而又远大的目标:2018年底,要争取形成3-5家年销售收入超过50亿元的大型企业,前10家国产品牌企业的行业集中度要超过80%。机不可失时不我待,乳企不管姓“牛”姓“羊”,面前只有一条迎难而上的道路,通往成功的巅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