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业内称为史上最严格的“洋奶粉新规”从昨日开始实施。按照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的《关于加强进口婴幼儿配方乳粉管理的公告》,从4月1日起,进口婴幼儿配方乳粉的中文标签必须在入境前已直接印制在最小包装上,不得在境内加贴(详见新快报昨日报道《进口奶粉入境前 须印制中文标签》)。而同时,在这则公告里还明确,5月1日起,未经注册的境外生产企业的婴幼儿配方奶粉不允许进口。
两大新规一出,立即引起奶粉业界哗然,称将令中国奶粉市场引发“地震”式变化。“前一条规定将令消费者一眼识别‘水货洋奶粉’和‘行货洋奶粉’,今后消费者购买的洋奶粉品质更有保障;后一条则将使中国市场上至少八成多的奶粉‘假洋鬼子’被淘汰出局,消费者以后买到有历史的大品牌洋奶粉的几率会高得多。”一名资深婴幼儿奶粉行业内人士对此表示。
生产商与品牌都要经过严查
按照国家质检总局的要求,从5月1日起,未经注册的境外生产企业的婴幼儿配方奶粉不允许进口;不得进口大包装婴幼儿配方奶粉到境内分装。有进出口检验检疫人员表示,该项制度的开展,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源头监管。因为按照规定,监管部门将对境外生产婴幼儿奶粉的企业进行原料、生产、储存、运输及管理等多方评审,符合我国要求的才被注册、允许进口。这样一来,就能更有效地控制和评价产品质量,堵住海外奶粉监管漏洞。
这也得到了多位进口婴幼儿奶粉资深业内人士的认可。有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早在去年下半年,国家相关部门就已通过各国大使馆发话,要求各奶粉出口国必须对当地出口至中国的奶粉品牌备案;从今年2月份开始,国家相关部门又派遣专人前往新西兰、澳大利亚和法国等主流洋奶粉生产国考察,要求当地出口至中国的奶粉必须通过当地乳制品监管部门的备案注册,先让奶粉出口国的主管部门先自行遴选要出口的奶粉品牌,再到当地实地抽样考察认证,最终确定极少数有资历的大奶粉品牌才被允许注册进入中国市场。
“这次审查非常严格,一是查奶粉生产工厂,二是查奶粉品牌。前者细到奶源、生产工艺、检测设备和检测人员数量及资历等,以证明生产厂确实具备合格生产奶粉的能力;后者也要求须明确提供品牌投资方、投资额、销售区域等详细资料。”业内人士表示,这样的审查和注册条件,可以保证奶粉一旦有什么问题,可以立马在工信部追溯到源头和去向,对洋奶粉质量保证大有好处。
业内人士还表示,奶粉品质的保障还是间接影响,直接影响将是有八成以上的奶粉“假洋鬼子”因新规而被淘汰。据其透露,以奶粉出口大国新西兰为例,当地生产奶粉企业有二三十个,代工生产出口至中国的洋奶粉品牌有近200个。为实施此次新规,经新西兰初级产业部和中国相关部门的遴选,最终只通过了由7个生产企业生产的30多个较大品牌的奶粉注册备案,其他品牌奶粉今后则将再无法进入中国市场。中国市场上的洋奶粉大部分是来自新西兰,且其他奶粉生产国也执行了此项注册备案。
大品牌奶粉将因此涨价?
对消费者来说,除了奶粉质量,最关心的就是奶粉价格了。市民陈小姐向记者表示,新政实施后,洋奶粉品牌将会少很多,那些大品牌的洋奶粉和国产奶粉会不会因此更受追捧,价格“水涨船高”?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今年的洋奶粉和国产奶粉价格都将会明显上涨,但这并不是受新规影响所致,而是近几年国内各类消费品的通货膨胀所致。“奶粉涨价主要是因为通货膨胀后,人工费用、店铺销售费用和广告影响费用大涨,而洋奶粉的纯利润就十几个点,但国内因通货膨胀CPI一年就得长好几个点。如果奶粉不涨价,利润空间就得缩小。加上上一年各大品牌奶粉已经降价了,今年如果再不涨价,就很难生存了。”业内人士表示。
仍有不少境内加贴中文标签奶粉在售
据称4月前进入市场有一年缓冲期
近日,记者连续走访了广州多家商场和超市,发现不少罐装进口奶粉的外壳上都印有中文标签,内容包括其产地、配料、保质期、代理商等基本信息。不过,也有为数不多的品牌还存在加贴中文标签的现象。对此,有洋奶粉生产厂家负责人表示,这是因为这些产品是4月1日前进入中国市场的缘故。“4月1日执行的新规只是表明从当日起,这类产品不再进口;对于之前已进入中国市场、不符合新规的洋奶粉,一般存在1年的销售缓冲期。”该负责人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