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8年发生三聚氰胺事件以来,中国奶业发展速度明显放缓,生鲜奶总产量年均增长率骤降到1.29%。其中,2008年为0.87%,2009年为-0.98%,2010年为1.56%,2011年为2.1%,2012年为1.5%。”中国奶业将如何扭转局面?日前,“中国奶业发展机遇与挑战”行业研讨会就中国奶业现状、市场监管、奶制品质量提升、产业效能提高等热点话题作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
近10年来,中国奶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截至2012年,中国奶牛存栏数已超过1440万头。数据显示,2012年全球的总产奶量约为7.49亿吨,人年均占奶量约为107公斤。虽然中国全年生鲜奶生产总量约达3825万吨,奶类总产量约占全球总产量的6%,已位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年均占奶量仅约为27.3公斤,只有全球水平的25.5%。
与会专家认为,由于中国的奶牛养殖规模程度偏低,一些大型牧场的年单产水平虽已突破8吨,但饲养成本偏重,实际利润偏低,中国的奶牛养殖成本优势已不存在,收奶价格已大大高出全球平均价格。因而导致近四成的乳品加工企业处于亏损状态,同时导致还原奶粉越来越依赖进口,市场价格居高不下。同时,相关政府监管部门收紧了法规并迫使奶制品加工企业加大对自有牧场的投资以保证他们的原奶供应(40%的产能来自控制源),这也加大了对纯种奶牛的需求。
针对我国奶业发展当中遇到的种种问题,全球最大的乳业机械设备生产销售商利拉伐东亚区总裁马克-伐科能表示:“虽然中国乳业发展的步伐很快,变化很大,并且从2008年以来业内很多公司动荡频繁,但我们可以看到更多好的和积极的部分,利拉伐帮助国内众多乳企建立从牧场到消费者这个过程中的监控点,保证奶制品的可追溯性。可追溯性用在生产中,就可以监视违规和客户需求的情况,从而在奶源源头开始就采用标准程序,实现产量增加、可追溯的优质产出。”
在谈到具体的措施时,马克-伐科能着重指出,针对未来的中国市场,利拉伐将积极推动建设机器人全智能化牧场,它为中国市场解决了两个核心问题:第一,机器人牧场以高度的自动化应对行业知识的匮乏,解决了行业专业管理人才的不足。第二,机器人牧场为中国奶业的生产质量提供了一个简单的解决办法,即通过实现原奶生产的机械自动最大化,彻底实现原奶生产的标准化及可追溯。
此外,在利拉伐和中国农业大学的推动下,中瑞奶业中心项目在帮助中国奶业企业提高乳品质量、提升牧场管理效率、增强奶牛养殖管理、增进产业链利益联结机制和改善饲养环境污染等方面进行了努力探索。对此,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国家奶业技术产业体系首席科学家李胜利表示:“中瑞奶业中心这些年的运作是国内与世界先进乳业生产国成功合作的典范,我们目前为中国的奶业企业培养高级管理人才,但未来我们将为中国奶业企业培养更多的基础技术人才,从根本上保证中国奶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