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ge Language="VB" ContentType="text/html" ResponseEncoding="gb2312" %> 上海奶业行业协会网站
 

您的位置:首页>>国内新闻
    国内新闻

种好苜蓿草 产出优质奶

 
来源/作者:

中国奶业协会

发布时间:

2012-11-23

编录: 上海奶业行业协会
 

  种植优质苜蓿一次性投资高,大公司可走高端化、规模化发展之路。

  种植草场的小农户通过组建合作社,实现利益共享,风险共担。

  专业化得到较快发展,畜牧业由传统的粗放经营向集约化转变。

  走规模发展之路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近郊,一处草原饲料基地的场院里,几名草场工人紧张地翻扬着散放在地的草料。“前几天下雨,这些没来得及晒,沤了。只能以后打干做成饲料粉了。”黑龙江省草原监理总站站长张鹏咏焦急地说,“这种苜蓿草现在收购价格是每吨1800元,做成干粉就便宜多了。苜蓿收获的机械化程度要求高,收获时间只有7天左右,收割、打捆、集垛等工序,一处跟不上,苜蓿就会快速腐败。”张鹏咏大学本科毕业后,在草原监管的岗位上工作20余年了,长期在草原上奔波。

  苜蓿草有“牧草之王”的美誉,产优质奶的奶牛都是靠苜蓿草喂养。苜蓿草蛋白质含量一般在18%至23%,这是它的优质所在,也是它的娇嫩之处,蛋白质含量高则易腐败。“苜蓿的种植成本并不贵,连种子带播种每亩200元就够了,收获成本每吨90元,而且只播一次种就能多年生长,按7年平均计算比种粮食还便宜。贵就贵在农机和水利排灌设施。”张鹏咏算了一笔账,苜蓿草由于收获时间短,需要大量配套设施和机械来提高收割效率,牧场收割、加工、打捆、集垛完全机械化。一个千亩以上的草场前期配套拖拉机、割草机、搂草机和打捆机,以及水利排灌设备,需要投入六七十万元,草业种植又是微利行业,每年有10%的利润就不错了。

  记者在采访中得知,今年杜蒙县承包草原每亩要50元,15年承包期,上规模的草场一次投入就得300万元。黑龙江省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畜牧兽医局副局长刘志刚认为,这么大的一次性基础投资,只有发展高端草业,规模种植,才是草业企业的发展方向。拥有1万亩紫花苜蓿草场的杜蒙县远方苜蓿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引进美国机械设备和草种,已经拥有先进的苜蓿生产技术体系,达到亩产近1吨干草的生产能力,所生产的苜蓿草全部销往外地主要产奶地区。公司生产总监刘艳辉介绍说,由于产品一直供不应求,总公司计划未来几年再投资建10万亩苜蓿基地。

  黑龙江省是全国奶业第二大省,光照、降水等气候条件属苜蓿最适宜的种植区。黑龙江耕地面积居全国第一位,且集中连片,这些都非常适合建设苜蓿机械化、规模化种植基地。大庆市畜牧兽医局副局长李学介绍,作为全国牛奶生产十强市,大庆积极建设苜蓿人工草场,现已种植优质苜蓿12万亩,获国家和黑龙江省补贴资金近1000万元。

  以合作社形式壮大

  有人担忧,草场都搞这么大规模,产品这么高端,小农小户今后该如何发展?

  伊利集团2000年在杜蒙县建立奶业公司时,当地牧民还是一家一户地散养奶牛,单独送奶。由于标准化生产对奶源质量要求高,饲草质量也需要进一步提高。杜蒙县泰康镇幸福村村委会主任付厚国回忆道,那时村里一个青贮窖都没有。养殖户都知道喂青贮饲料的奶牛能产优质奶,比喂玉米秸秆和干草的奶牛奶源好得多,为什么不做,就是因为需要前期投入。建一个青贮窖要10多万元,再加上青贮机械的投入,不是一家一户能单独承受的。

  黑龙江省对奶牛养殖户建设青贮窖给予政策扶持。2007年至2008年农民要建设青贮窖,省里给予每立方米9元的补贴,市县同样每立方米补贴9元。2009年省里和市县的补贴标准分别提高到每立方米20元和每立方米10元。对于农民购买青贮机械省里补贴30%,还提供畜牧养殖贷款和奶牛良种补贴。这些政策的贯彻实施,促进了养殖户走向合作发展。据统计,仅大庆市,2006年以来,全市共投入专项资金1400多万元,为养殖户补贴苜蓿等草料料种180万公斤,无偿提供青贮机械1215台套。

  2007年杜蒙县幸福村成立了八公里奶牛养殖合作社,村委会主任付厚国担任了理事长。“村里建了青贮窖,喂了青贮的小奶牛,毛都油亮。”付厚国高兴地告诉记者。“现在我们销售统一了,饲料统一了,防疫也统一了。奶质有保证,我们和伊利公司的议价能力增强了,卖给他们的奶每吨多得50元钱,每天8吨奶,能多卖400元。”2007年幸福村成立奶牛养殖合作社时,由76户村民自发组成,每户以自家奶牛入股,股本金16.2万元,当年每户分红近600元。第二年全村有奶牛的农户就都参加了,达到96户。“杜蒙县的奶牛养殖已经基本实行合作社形式。现在不仅养殖户收入提高,由于奶源好,质量稳定,伊利公司一年在杜蒙的产值就有6个亿。大家都得到好处,才能做到可持续发展。”刘志刚深有感触地说。

  生产方式正在转变

  今年召开的全国牧区工作会议强调了牧区要坚持生态优先、又好又快发展的基本方针。牧区要转变发展方式,必须走“生态优先、减畜、转人、转方式”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近几年,我国草原畜牧业生产方式正在逐步转变,草业的科技支撑能力不断增强,初步形成了专业化、社会化的经营方式。

  当前,全国主要牧区以大型企业和合作社等方式推动畜牧业的适度规模经营,适度规模经营在减少行业风险、增加农牧民收入、提高整体经济效益、增加就业、增加地方财政收入等方面成效显著。

  专业化经营在我国畜牧业中已经得到较快发展。随着市场调节作用的逐步加强,畜牧业由传统的粗放经营正在逐步向集约化经营转变。黑龙江省草原监理总站在今年的调查中发现,一些家庭承包经营和联户承包经营的草场,通过多种途径正逐步向大户集中。在实行规模经营中,一些养殖户的草场转移到大户手中,他们的牲畜所需饲草多数需要购买,负担较重。在畜牧业经营向专业化和社会化转变中,这些现象也值得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