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世界第六大食品公司美国通用磨坊食品公司表示,未来,将在中国推出酸奶品牌,并着力引进新的酸奶品种。此前恒天然、日本明治和瑞士雀巢都表示或者已经在中国选址建立奶业工厂或鲜奶供应基地,外资企业进军中国液态奶市场的态势日趋明朗化。
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简爱华指出,外资乳企并非首次瞄准并进军中国液态奶市场。20世纪90年代,世界大型乳企帕玛拉特、卡夫、菲仕兰等已经进入中国试图分得液态奶市场的一杯羹,无奈因价格较高、中国本土乳企发展势头良好等原因导致其业绩差强人意,最终以退出中国市场而终。当前,消费者对国产乳制品的信任危机让外资乳企看到希望,外资乳企纷纷掀起进军中国液态奶市场的第二波浪潮,但是外资乳企短时间内大份额占据中国市场并非易事。
一方面,中国液态奶市场中本土品牌蒙牛、伊利和光明已形成三足鼎立之势,具有绝对优势,短期内外资企业难以撼动;另一方面,外资企业想要获得消费者青睐有一定难度,消费者选择液态奶看重的是奶源、新鲜度、价格三个因素,若其使用中国奶源,其产品与本土企业没有差异,如果使用海外奶源则面临者运输时间长、新鲜度不高的问题,并且其价格高也难以获得消费者的青睐。
中投顾问研究总监张砚霖认为,外资乳企布局中国液态奶市场不仅不会对中国本土乳企产生较大冲击,反而会促进中国乳企的发展。外资乳企的进入增加了中国液态奶市场的竞争程度,蒙牛、伊利和光明等中国乳企将会加强奶源建设、质量管理,提高产品质量水平为了保护已有的市场份额。
中投顾问发布的《2012-2016年中国乳制品产业市场投资分析及前景预测报告》指出,由于三聚氰胺事件,消费者对奶粉的信任危机延伸至液态奶产品,外资乳企再一次获得进军中国液态奶市场的机会,自2009年至今,约有15个国外品牌进入中国市场。但是国外品牌的进入不会引起中国液态奶市场格局的改变,蒙牛、伊利和光明三足鼎立的格局仍将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