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上市乳制品企业业绩增速普遍放缓。乳企半年报显示,原材料成本上升和高企的广告营销费用成为企业成本上升的重要推手。
乳业三巨头表现分化
数据显示,占据国内乳品市场大半的伊利、蒙牛今年上半年业绩增速放缓。
伊利股份半年报数据显示,尽管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11.8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1.8%;但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7.62亿元,同比下降6.67%。
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简爱华指出,由于成本上升,伊利股份上半年的毛利率为30.02%,同比下降1.54%。原奶价格持续维持在高位,加大了伊利股份的采购成本,这是公司毛利率下降的重要原因。
蒙牛乳业(微博)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83.6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1.17%;归属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6.44亿元,同比降18.4%。
蒙牛财报同时显示,由于大规模消减散养式奶源,加大采购集约化管控奶源比例使得奶源成本上涨;同时,由于增加大批检控人员,导致成本有所上升,致使整体毛利率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为25.7%。
相比之下,光明乳业增速较快。半年报显示,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总收入64.61亿元,同比增长16.4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9667.57万元,同比增31.89%。
光明称,收入和利润的增加来源于实现鲜奶销售收入快速增长,同时推动常温产品的结构升级;另外坚持高端差异化路线,提高酸奶的市场份额。
广告堆出销量 成本摊薄利润
来自多家乳企的年报均显示,原材料成本上涨成为当期成本上升的主要原因。专家也证实,占据生鲜乳成本大头的饲料价格受国际市场波动影响上涨导致生鲜乳价格居高不下。
从2010年底开始,我国主产区平均生鲜乳价格就开始高于全球主要乳制品原料出口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美国。2012年3月,我国生鲜乳价格为3.28元/公斤,而澳大利亚、新西兰和美国分别为2.6、2.8和2.4元/公斤,我国的生鲜乳单价要高出外国16%-20%。
“每公斤生鲜乳成本中,饲料的成本占到了70%左右。”在上海奶业协会顾问陈新看来,尽管目前牧场规模在不断扩大,但饲料和奶牛的分离却不可避免的造成了养殖成本大的问题。同时,由于不少乳企没有自己的饲料种植区,奶牛的主要食材玉米、豆粕等主要依赖外购,甚至依赖进口,饲料价格受到国际市场价格波动影响很大,导致生鲜乳价格居高不下。
除了原材料成本外,广告营销费用也是企业成本上升的重要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