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经济之声《央广财经评论》报道,目前,原装进口的"高端洋奶粉"已经成为国内不少妈妈的首选。而这几年间,洋奶粉的价格节节攀升,已经从200元迈上了300元大关。经过去年底调价后一些进口奶粉品牌已经突破了400元,甚至有些在涨价的同时还减少容量。
有媒体报道,虽然进口奶粉存在关税等成本,但是远远没有达到令价格连连翻番的地步。一位年轻的妈妈说,某德国原装进口的有机婴幼儿奶粉在国内购买,价格为318元600克。但是,通过淘宝直接找德国代购的话,价格仅仅为160元左右,比中国内地的超市便宜了整整一半。而登录这家奶粉的德国官网,发现官网上公布的价格不到10欧元,按照现行汇率换算成人民币,价格也就是80块钱,仅仅为目前国内销售价格的四分之一。甚至在东南亚或者韩国等国家,这些产品的价格都仅仅只为内地市场的一半。
"洋奶粉"在中国内地的售价是名副其实的全球最高。我们发现,洋奶粉高定价的理由一般是"成本上涨"和"升级配方"。然而,这些因素也许并不能使洋奶粉的价格到了中国就连连翻番。面对洋奶粉抢钱似的高价,国内乳制品企业应该反省,消费者盲目追高的心理也需要加入一些理性。
面对天价洋奶粉,我们该怎么办?经济之声特约评论员、商务部研究院消费经济研究部副主任赵萍对此作出评论。
洋奶粉提价并非因成本上升所致
同样品牌、同样规格的进口奶粉,在中国卖300多块钱,而在这家奶粉的官方网站上只卖不到10欧元,换算成人民币是80块钱。赵萍认为,在中国销售的运费税收等成本,根本占不到洋奶粉的如此大的成本份额。
赵萍:我想是不可能的,因为从税收和整个的营销费用来说,不可能使它在中国的价格翻番。的确在中国营销成本的费用相对较高,而且中国的进口关税相对于发达国家也相对高一些,但是也不可能导致价格翻番。因此,我不认为费用上升导致洋奶粉价格翻番。
有人说洋奶粉在中国内地的售价是全球最高的,赵萍对此表示了赞同。赵萍认为,除了洋奶粉之外,其实所有进口奶粉在中国的价格都是全球最高的。
赵萍:什么叫价格?价格是价值的货币表现,也就是说在价格高的时候,除了要看价格之外,可能还意味着货币多了。根据我们国家官方的统计,2000年我们国家GDP总量是8.9万亿元,而广义货币的供应量是13.5万亿元,也就是说广义货币是GDP的1.5倍。而到了2009年,我们GDP是33.5万亿,而广义货币是60.6万亿,广义货币是GDP的1.8倍。
这意味着随着经济增长,货币供给远远超过了经济增长所需要的货币量,因此货币多了。在商品数量没有变的情况下,价格自然会上涨,所以我认为第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相对于商品数量来说,货币超发导致了商品价格上升,洋奶粉就是其中一个比较典型的代表。
中国消费者习惯“只买贵的”
这段时间以来洋奶粉频频提价,给出的理由一般都是配方升级或者成本上升。但是同一家外国奶粉企业采用的研发投入、奶源加工工艺应该都是一样的,为什么在中国内地的奶粉要比香港、新加坡、欧盟市场卖得贵得多,但是仍然还有很多的父母咬着牙去买,"只买贵的、不买对的"?赵萍认为,这与中国的消费文化有关。
赵萍:首先洋奶粉涨价是因为成本上涨肯定是不成立的,因为洋奶粉的开发其实是一个总的技术研发,没有只针对中国市场的,所以在中国销售的洋奶粉的研发成本不可能会高于全球。
对于中国市场来说,为什么价格这么高?可能还是看重了中国市场消费文化的特点。中国人的消费习惯和欧美国家比较起来,可能更喜欢攀比,尤其是在洋奶粉消费方面,很多家长认为孩子不能输在起跑线上,更不能因为自己购买力的约束影响了孩子的营养。
而由于营养不足使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其实这是一个误读。但是就是因为有这样一个错误的理念,人们就认为即便是节衣缩食也要去购买洋奶粉,这就给洋奶粉的销售奠定了刚性的需求,所以洋奶粉即便是涨价,它也不担心会失去消费者。
消费者对国产奶粉信心未建立
为什么国内的奶粉企业和国外的这个企业它的起跑线就不一样呢?我们国内奶粉厂究竟输在哪里?赵萍认为,对国产奶粉的消费信心缺乏是主因。
赵萍:我认为目前国内奶粉市场最主要的原因是消费信心没有树立起来,由于奶制品市场频现食品质量安全问题,导致了人们对国产奶粉的质量不够放心,因此即便洋奶粉涨价,人们也不敢去购买物美价廉的国产奶粉。
国产奶粉企业也不够争气,如果国产奶粉能够更加注重品牌和品质,才能真正成为消费者心目中物美价廉值得信赖的商品,才能够使消费者放弃比较高价的洋奶粉来购买物美价廉的国产产品。
国产奶粉或成下一个家电行业
曾经我们的家电行业也十分落后,奋发图强后国内品牌开始崛起,国外牌反而被挤出了中国市场。赵萍认为,这种家电的效应同样可能在奶粉行业中重现。
赵萍:我认为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但是需要一个过程,毕竟我们国家家电的发展有将近30年的历史,而且市场化程度较快的是过去这十几年,在家电刚刚崛起的时候也出现过比如电视机爆炸等等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那时人们也是宁愿花高价去购买国外的洋品牌。但是后来国产家电在竞争中逐渐的成长起来,更多的去关注产品的品牌和品质,消费者对国产家电在品质上也越来越放心。
另外,国产家电打造品牌方面,比如广告投入和售后服务方面,还有品牌的创造方面投入的力度比较大,因此,消费者也开始认可国内的家电产品。
我认为国内奶制品将来会走未来家电发展的这个道路,因为奶制品市场现在企业的规模比较大,但是对于产品的品质和品牌方面的关注程度还有待提高,如果我们对于产品的品牌和品质更加关注,就可能走过现在这种粗放式以规模扩张为主的经营模式,更加关注内涵式增长,这样中国奶制品的真正核心竞争力才能形成,与国外的进口奶粉的竞争过程当中,我们才能够占有一席之地,我们的市场份额才会进一步提升。
他方观点:商家有意营造高端奶粉氛围
据业内人士分析,高端、超高端奶粉在国内备受追捧,原因是商家捕捉到消费者"盲目相信价格越高质量越好"的消费心理,同时部分商家也在有意营造高端奶粉比普通奶粉"质优营养更好"的氛围。
据媒体援引一位外资奶粉企业的离职中层透露,进口婴幼儿奶粉在中国的毛利率普遍在60%-80%,高端奶粉则可达到80%-90%。因此,当前原材料价格、能源、物流、运输等成本上涨压力掩护下,部分奶粉企业或以更换新配方为由提价,或以推出新品牌进军高端市场赚取更大的利润空间。
乳业专家王丁棉说,进口小罐成品奶粉增加的成本主要为海关进口关税和检测费,这两项大约占到原售价的28%-30%。除此之外,如果奶粉长期积压在口岸不运走,可能会产生少许的停仓费用。而即使加上运费等费用,一罐重量为850-900克的进口成品奶粉,比起大洋彼岸,增加的成本也仅为80-9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