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ge Language="VB" ContentType="text/html" ResponseEncoding="gb2312" %> 上海奶业行业协会网站
 

您的位置:首页>>国内新闻
    国内新闻

积累不足窘境显现 二三线乳企掀起上市潮

 
来源/作者:

中国奶业信息网

发布时间:

2012-04-25

编录: 上海奶业行业协会
 

  近日,在资本市场,一股来自二三线乳业的上市风潮又搅得乳品行业风生水起。

  据了解,2010年末,我国二三线乳企曾掀起一波密集的上市潮。进入2012年,一些二三线乳企又欲借助IPO从区域性品牌转变成全国性乳企(首次公开募股InitialPublicOfferings,简称IPO,是指企业透过证券交易所首次公开向投资者发行股票,以期募集用于企业发展资金的过程)。

  二三线乳企生存困境

  在经历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后,国家加强了对乳品行业的整顿和监管。在这轮乳企大洗牌中,抢占奶源成为乳品巨头的重点。在我国优质奶源相对稀缺的情况下,奶源争夺日益白热化,全国性乳业巨头在到处跑马圈地。

  目前,国内奶源有相当部分集中在新疆、内蒙古、黑龙江、陕西、山东五省区,占75%左右,且主要由三五家乳企垄断,奶源对中小乳企来说始终供不应求。

  大企业对奶源的控制直接压制了二三线中小乳企的生存空间,其生存压力越来越大。

  除奶源外,近两年原材料和人工成本持续上涨也令中小乳企苦不堪言。江西一家地方乳品企业的战略规划部经理丁强(化名)告诉笔者,这两年,原材料上涨让他们公司不堪重负,收购价在涨、人工成本也在涨,直接减少乳企的净利润增长。

  蒙牛在2012年年报中亦表示,乳企必须面对养殖成本越来越高、原料鲜奶及原辅材料价格持续上涨等导致的成本压力。

  业内一致认为,随着原料奶价格、人工、运输等成本的上涨以及乳品行业门槛的提高,二三线中小型乳制品生产企业面临生存困境,生产难以为继。

  上市是“逼上梁山”

  行业里争夺奶源、渠道扩张和品牌建设的成本越来越高,这就催促着乳企要到处去“找钱”,而上市则是获得资金的捷径。

  2010年末,我国二三线乳企掀起一波上市潮。彼时,短短一个月内,总部位于黑龙江省大庆市的环球乳业、与蒙牛不无渊源的现代牧业等内地3家乳企相继登陆港股,掀起一波乳企上市潮。而此前,在内地、香港和海外上市的中国乳企才不过十余家。

  此外,国内地方乳企如福建长富、云南东亚、新希望乳业参股的重庆天友以及中原地区的河南巨尔乳业都在积极筹备上市计划,实现资本和规模的扩张。

  “面对国内乳业巨头跑马圈地和咄咄逼人的态势,二三线乳企要坚强地生存下来,就必须打破区域限制寻求更大规模发展,而这必然要通过进入资本市场获得资金支持。”丁强认为,尤其是2011年监管新政出台后,要求乳企必须具备三聚氰胺检验项目相关的检验设备及能力,这大大抬高了乳品行业准入门槛,增加了企业的资金负担,因此筹集资金显得非常迫切。

  “乳业一直是凭规模取胜,如果不上市融资实现扩张,二三线乳企成为乳业巨头囊中之物是迟早的事。”丁强说。

  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梁铭宣表示,我国乳业企业竞争格局基本确定,一线品牌主要由蒙牛、伊利、光明占据,其主导优势地位建立,品牌作用显著。二三线中小乳企主要有银桥、天友、阳光、雪兰、辉山等企业,这类企业近几年业绩呈现小幅上涨态势,当前二三线中小企业与一线品牌差距较大,大多具有地域性和低价特性,核心竞争力较弱,激烈的竞争环境使不少二三线乳企谋求上市。

  3月份,证监会发行监管部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申报企业基本信息情况表显示,截止到2月9日,13家拟上市的食品饮料企业中,广东燕塘乳业、青海小西牛生物乳业为区域性乳业企业,目前在国内乳业排名中尚未进入前十名。

  梁铭宣表示,我国二三线中小乳企原始积累不足,使其后续竞争力较弱,加上国家对乳企的安全检测和准入门槛逐年提高,这也加大了企业的生存难度,鼓励二三线企业谋求上市,获取市场资本强化自身竞争力是有效的方式之一。

  乳企上市之路不平坦

  尽管二三线乳企开始踏上新一轮的IPO之旅,实际上这条路并不平坦。

  近日,二线乳企接连公布不尽如人意财报。

  二线乳企代表性品牌雅士利财报称,2011年营收仅自29.54亿元缓慢增长至29.57亿元,净利润却由5亿元大幅下滑至3亿元。此外,皇氏乳业营收增长39.27%至5.7亿元,但净利润仅增长2.08%至5811.4万元。

  乳业专家王丁棉认为,虽然乳业已进入资本扩张时期,资金显然是这轮变局中最不可或缺的字眼,能控资本量增加通常就会在市场上有更多话语权,但其实盲目追求增资扩产并无意义,关键在于做强做精。即使已登陆资本市场,二线乳企也并非立即解脱,仍旧有很长的路要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