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ge Language="VB" ContentType="text/html" ResponseEncoding="gb2312" %> 上海奶业行业协会网站
 

您的位置:首页>>市场营销
    市场营销

从产业发展看散户奶农退出机制的建立

 
来源/作者: 乳业时报
发布时间:

2008-11-20

编录: 上海奶业行业协会
 

  在散户奶农被隔离到乳制品安全生产检测体系之外后,我们回过头来思考之前有关乳制品行业的相关产业政策,这些政策的制定反映了什么?身边基层的广大散户奶农又是否从中受益?
   在三聚氰胺问题奶粉事件之前整整一年,2007年9月,《国务院关于促进奶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出台,该《意见》提出了包括加大奶牛良种补贴力度、实施后备母牛补贴政策、对奶牛养殖农户购置物业机械和挤奶机械给予补贴等8项扶持奶业发展的政策措施。2008年6月,国家发改委又发布了《乳制品加工业产业政策》,旨在促进乳制品工业合理布局、有序发展,切实保护奶农利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乳制品工业,以保障国家食品安全。
   而今天,当整个乳制品行业被人们编成笑话在网络上到处传递、被称为人类健康食品的牛奶产品一夜之内都被贴上“经国家权威机构检测安全合格,敬请放心购买”的标签时,身为乳制品行业媒体的记者深感忧虑。
   早前已有业内专家表示,我国乳制品行业发展到今天,已经受制于基础养殖业的整体滞后,进入了一个瓶颈期。《乳制品加工业产业政策》出台的部分政策是有很大的进步的,但实际可操作性并不明显,该政策可以说是龙头企业影响政府决策的结果。它虽然在涉及奶农切身利益的问题上也要求逐步建立和完善原料奶的计价及预测体系,定期公布原料奶价格,逐步建立原料奶质量第三方检测制度与体系,鼓励乳制品加工企业与奶农通过多种形式结成稳定的产销关系和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等等。但是从宏观到基层,对于政策的重视程度和执行效率能有几成还未可知。
   一如当年,各地风风火火大搞奶牛养殖,农民没钱买牛政府积极协调提供政策与贷款便利,一时间你效他仿,奶牛满街跑,某某村奶牛存栏多少头,某某乡大搞奶牛养殖带动农民收入提高多少被当作官员政绩来汇报,而之后奶农在养牛过程中所暴露出来的诸多实际困难却少有解决之道。奶业属于风险较大的产业,奶农是这个产业中最基层、最薄弱环节。目前乳制品加工企业“公司+农户”的产业化模式,只是简单的合同关系、买卖关系。牛奶收购价完全由“龙头”或“公司”决定,散户奶农难以根据市场变化及时加以调整,利益难以很好保证。因此有专家提出建立权威的第三方检测机构连接奶农与加工企业,原料奶实行以质论价和国家最低保护价,对长期交售优质原料奶的奶农给予一定的现金奖励等措施维护奶农利益。以笔者看来,其实行业的健康发展和奶农利益的切实维护欠缺的并不是好的意见好的政策,而是需要建立稳健可靠的奶牛养殖配套执行体系。
   记者在采访过程中,接触的散户奶农大多数并不知晓国家有这样或那样的优惠扶持政策也有的奶农听说国家有这样或那样的补贴下来,却总也不见能落实到手中。受三聚氰胺奶粉事件的影响,散户奶农似乎成了爹娘都不敢要的孩子。
   不太懂养殖技术的奶农,不太适应的市场化风暴,不太完善的产业模式,不可不注重的原料奶质量安全,不得不被隔离在安全体系之外的广大散户奶农。一个大大的圆圈,从奶安邦治国回到奶农,只是历经产业波动的他们,在保障原料奶绝对安全的前提下,如何得到利益的保障,相关引导机制的建立就尤为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