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age Language="VB" ContentType="text/html" ResponseEncoding="gb2312" %> 上海奶业行业协会网站
 

您的位置:首页>>营销及管理>>市场营销
    市场营销:
内地奶业快速发展引致恶性竞争
 
来源/作者: 中天网 发布时间: 2005-09-16 编录: 上海奶业行业协会
 

 

  近数年来,在内地实行「公司+农户」模式,政府大力扶持乳品业的发展,目的是使农民尽早脱贫致富。有政策为依据,各路诸侯纷纷涌入,个个都要做大做强,一时间乳制品市场也杀声四起,大有斗个你死我活方肯甘休的势头。好端端的一个扶贫专案却成了坑农专案,不断传来奶农「倒牛奶」事件,市场无情,究竟这该怨谁?

  中国奶牛业发展有两次高峰,第一次出现在一九八四年至一九八六年,通过中国种畜进出口公司共引进优良种奶牛九千多头,为中国奶牛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第二次高峰出现在二○○一年三月,农业部《关于加快畜牧业发展的意见》发表后,二○○一和二○○二年两年,中国共进口奶牛一万五千多头,比改革开放前二十年进口种牛的总和还要多。

  企业纷纷跻身奶品业
  出于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的目的,内地许多地方出台相应的政策与措施鼓励发展奶牛养殖业,使奶源快速增长。如北京市政府对每头牛补贴三千元、每建一个挤奶站补贴三十万元,近年北京奶牛存栏迅速突破十万头。在南京周边地区奶牛的存栏数四年便从一万多头猛增至二万七千多头,鲜奶产量翻了一番。在成都,鲜奶的供应量一年就增长了百分之三十有余。

  在政府近数年的引导以及政策倾斜下,中国乳品行业快速发展,许多企业纷纷易辙换马,跻身乳品行业。然而,市场的高速增长引发了激烈的市场竞争机制,价格战、管道战、广告战、促销战等等演绎得淋漓尽致,最终均以牺牲企业和养殖户的利润为代价。

  从二○○三年到二○○四年度,中国乳品的市场平均价格下降了百分之十四点六,包装材、原料、生产成本、配送成本等价格却在不断攀升,造成了众多乳品企业贴本支撑,甚至悄然退出。

  据报道,今年八月十日,陕西省杨陵区五泉镇高家村的一家公司上个月突然撤点停收,全村十几个奶牛养殖户无奈把鲜奶倒进污水渠。在西安、咸阳、杨淩及宝鸡等奶业重点地区,去年还十分旺盛的奶业市场,现在已大幅降温。去年价值二万元左右的良种奶牛,现在卖到了一万元以下,普通奶牛的价格由一万元左右,降到了五千元以下,鲜奶收购价格由原来每公斤二元左右,下降到了只有约一元五角。

  牛奶产业的市场竞争,使企业尝到了恶性竞争的苦果,也给广大养殖户带来了损失。牛奶这一被大力「调整」出来的产业,并没有逃脱市场的制约。内地「倒奶」并非新鲜事,近数年常见报道。

  二○○三年,重庆发生奶农杀牛、卖牛、倒奶事件,被媒体广泛关注,其缘由是外地奶在重庆市场占有率由百分之十升至百分之二十。在重庆的超市和大商场里,「伊利」、「光明」等外地品牌抢占了市场,本地乳制品销售额所占比例由百分之十五降至百分之十。

  奶农首当其冲
  二○○四年,石家庄周边一些县份许多养奶牛户频繁倒奶。饲料上涨,棉籽饼由原来的每公斤一元二角涨到了一元五角,玉米由原来的每公斤一元涨到了每公斤一元三角,而鲜牛奶的价格不涨反降。

二○○四年七月,受安徽阜阳奶粉事件影响,浙江乐清四家乳品厂全部被列入品质黑名单,关门停业。随着乳品厂的倒闭,乐清一百多家奶牛养殖场日均生产的二十余吨生奶,因没有了销售渠道,只好把鲜奶倒掉。

  据分析,今年的价格战是内地乳业市场近五年来最剧烈的一年。其中最激烈的要数西北等地区,包括成都、重庆、青岛、沈阳、哈尔滨、长沙、昆明等城市。成都各大卖场里,蒙牛、光明及均瑶等外地牛奶都纷纷降价。而重庆大多数品牌的降价幅度都达百分之五十以上。青岛甚至还出现牛奶价格不如矿泉水的现象。

  事实说明,高增长不等于高盈利,高市场占有率也不等于高利润。市场经济的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也不以政府意志为转移。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带来了奶牛业的快速发展,同时也造成了牛奶的贱卖。然而,最值得同情的是处于弱势的广大奶农,他们是最早也是最终的受害者。